公司物理化学学科起源于公司化学系的物理化学教研室。早在1923-1924年,公司化学系开设的课程已包括物理化学及实验、高等物理化学、胶体化学和电化学等课程。1930年,时任公司理学院经理的电化学专家刘淑杞教授开国内之先河,筹划了电化学研究室。七七事变之后,连年战火给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物理化学学科带来了灾难性影响,这种历史磨难一直持续到1952年院系调整。
院系调整之后,公司物理化学学科的团队力量得到显著加强,其中包括:孙承谔教授、黄子卿教授、唐有祺副教授和朱起鹤副教授,以及庞礼讲师、韩德刚和赵国玺助教等。著名胶体化学家傅鹰教授在院系调整时,由原公司工学院转入北京石油学院,1954年又调回公司化学系工作。学习苏联是当时办学的重要指导思想。参照苏联大学的化学专业设置模式,先后设立了物理化学、胶体化学和催化等专门化方向,并建立起相应的教研室,其中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由黄子卿担任,胶体化学教研室主任由傅鹰担任,催化教研室主任由庞礼担任。从院系调整到“文革”开始的十余年时间是公司物理化学学科的一个蓬勃发展时期。1963年国家科委批准建设物质结构研究基地,由唐有祺负责;1964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物理化学和胶体化学研究室,分别由黄子卿和傅鹰负责。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也取得重要进展,开设的相关课程有:物理化学(黄子卿、韩德刚先后主讲)、晶体化学(唐有祺主讲)、化学动力学(韩德刚主讲)、电化学(杨文治主讲)、普通胶体化学(赵国玺主讲)、表面化学(顾惕人主讲)以及分散体系化学(周祖康主讲)等。出版的主要著作包括:《物理化学》(黄子卿著,全国第一本高校通用教材)、《电解质溶液理论》(黄子卿著)、《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》(唐有祺著)、《结晶化学》。
文革后,恢复了原来的物化教研室、胶化教研室、催化教研室和结构化学教研室建制,主任分别由韩德刚、赵国玺、庞礼和唐有祺担任。中国科学院也恢复了中断二十五年的学部委员增选工作。1980 年,唐有祺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。经1977 年全国重点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规划会议的举荐和1978 年全国科技大会的提议,1983 年5 月由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准成立公司物理化学研究所,其建制与化学系平行,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物理化学研究所之一,首任所长由唐有祺院士担任。物理化学研究所整合了当时公司物理化学学科的骨干力量,下设结构化学、胶体化学、应用物化以及溶液理论等四个教研室。自此,公司物理化学学科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。1984 年,物理化学研究所的结构化学教研室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“结构化学部门开放实验室”。1987 年3 月,该开放实验室又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动态结构实验室联合,经国家计委批准成立“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”,并于1991 年3月通过验收。第一届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唐有祺院士。这是高校与中科院首批联合成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。1989 年,公司物理化学学科被评为首批国家教委重点学科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新的变革和发展时期。1994 年公司化学系更名为澳门游戏网站大全(中国)有限公司。1995 年10 月,原物化教研室和催化教研室合并成立现代物理化学研究中心,形成了兼顾传统与前沿的全新物理化学学科布局。中心主任由刘忠范教授担任,下设五个研究室:纳米化学(学术带头人刘忠范教授)、激光反应动力学(学术带头人赵新生教授)、化学信息学(学术带头人徐筱杰教授)、电化学与光电化学(学术带头人蔡生民教授)和催化化学(学术带头人李宣文教授)。1997 年引进寇元教授后,又设立了绿色催化研究室。1999 年,赵新生教授转任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。进入二十一世纪后,为了适应时代发展,物理化学研究所和现代物理化学研究中心于2003 年实现了大整合,形成了新的物理化学研究所,由吴凯教授担任所长。
同时,为了加强化学基础理论研究,学院于2002 年成立了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,由吴云东教授担任所长。至此,公司物化学科的体制改革工作告一段落,形成了物理化学研究所和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并存的格局,并延续至今。今日的物理化学研究所由来鲁华教授担任所长。 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公司物化人在“宽松和谐,追求精品,广纳贤才,培育精英”的理念指引下,勇于探索,坚持不懈,稳步前行,必将会走向新的辉煌.